哑铃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哑铃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瞧一瞧:新经济时代告别“裸奔” 绿色产业联姻大数据

发布时间:2022-04-28 17:27:10 阅读: 来源:哑铃厂家
新经济时代告别“裸奔” 绿色产业联姻大数据

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日前公开表示,大数据产业生态发展恰逢其时,是大势所趋,也将大有可为。

怀进鹏进而指出,当前我们已经从IT时代进入DT时代,科技革命催生产业变革,给我们的生活、工作带来重大影响。大数据的重要性体现在数据创造价值上,能够创造价值的数据才是“大数据”。大数据是新事物,从学术角度来看,涉及数学、计算机科学、心理学、社会学和应用数学等诸多领域;从行业角度来看,覆盖了信息经济当中绝大多数部门和行业。

目前大数据产业发展已从单一的技术和产品走向生态体系建设,需要改变传统的垂直行业管理模式,建立有效的产业生态环境,推动大数据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。怀进鹏强调,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,发展面临速度变化、结构变化和动力变化三个特点,迫切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有效供给能力。

而信息经济代表未来发展趋势,具有“加法”和“乘法”的效用,有利于带动相关武进企业拆迁律师
行业和领域发展。值此背景,政府、产业界和全社会要广泛关注大数据产业发展,积极为大数据产业创造钟楼企业拆迁律师
良好发展环境,为信息经济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。

搭上“大数据”顺风车

大数据时代,如何利用好大数据成为摆在当前各行业面前的重要议题,环保产业也不例外。

早在2015年9月,国务院发布《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》就提出,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,大数据发展和应用也成为中国政府近期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抓手。

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随后的2016年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亦曾表示,要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、科学化、法治化、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。环境大数据是提高我国环境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,将在我国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
事实上,之所以引来各方关注,源自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,正如:“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,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,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……”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运用使得海量数据获取与分析成为可能。

大数据对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作用也日益凸显。在环境治理中,需要政府、企业、公众等多元主体共同构成环境污染防治体系。在互联网、大数据时代,政府提供电子公共服务能够让更广泛的社会公众、企业参与到政府的管理和决策中。同时,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,政府部门也能够更好地采集大量社会公众需求信息,搜集大量民意、诉求信新北企业拆迁律师
息,这些信息将与环境保护部门的数据相结合,形成环保大数据。

此外,通过对环保大数据进行分析,能够揭示数据之间的关联,发现现象背后的规律,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。

大数据建设稳步推进

2016,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元年、“十三五”环境信息化建设的起点。《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》的印发,不仅为未来五年的环境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,也为新常态下环境管理转型规划了一条路径。从中央到地方,《方案》需要层层落实,在不到半年时间里,各级环保部门都已经纷纷开始探索环境大数据建设的实践。

贵州省环保厅长熊德威对此明确提出,环保工作现在面临“三转”,即目标转型(从总量控制转向质量改善转型)、体制转轨(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)、管理转型(从“督企”到“督政”、“督企”并举),而“三转”的交汇点正是大数据应用。

在北京大学数字研究院信息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任锦华看来,经过20多年的发展,所有城市、所有行业都形成了众多的IT“棚户区”,也就是信息孤岛。同样,以往各环保业务部门根据业务需要建设了一批业务系统,但是系统之间彼此不连通、不“对话”,数据孤岛林立。“智慧行业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整合行业的IT棚户区。”任锦华表示,生态环境大建设需要整合这些数据,形成合力。但每个业务系统技术、标准自成一体,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利益也无法调和,打破数据孤岛一直停留在纸面上。

而如今,从中央到地方,已经开始寻求数据整合工作的突破口。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主任程春明介绍,2016年是生态环境大数据整合年。在去年整合了环境保护部各业务司局60多个系统的基础上,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2016年将整合、集成42个业务系统的数据,涉及水、大气、土壤、有毒物质、生态、核与辐射、监察执法、应急、环评、环境健康、综合等业务数据。

环境监测:模型化、精细化、准确化

具体来看,就环境监测板块而言,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。

过去,空气质量状况的来源只能依靠各地空气站点,各站点间缺乏互联互通,一旦某地缺乏足够的空气质量监测点,空气质量的具体数值就无法获得。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站的位置又是按照行政区域划分设置的,往往数量有限。拿北京市为例,六环以内共有35个空气质量站点,但仍无法反映整个北京市的空气质量状况,因而空气质量预测也总是难尽人意。

如今,针对这一难题,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与微软(中国)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城市局地大气主要污染物时空分布大数据模型———U-Air。这一模型是如何运用大数据进行工作的呢?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徐富春介绍说:“该模型主要通过融合两类数据来实现,第一类是地面监测站的空气质量监测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,第二类是空气质量相关性数据,包括交通流、道路结构、兴趣点分布、气象条件和人们流动规律等大数据,用基于机器认知的算法就能建立一个数据模型。”通过U-Air记录的数据建立的模型,可以分析和预测城市细粒度1kmX1km范围的空气质量,这对监测的精度是一个质的飞跃。

更为利好的消息是,通过大数据分析最重要的应用领域———预测性分析能力,U-Air从大量复杂的数据中挖掘出规律,建立起科学的事件模型;工作中只要将新的数据带入模型,就可以预测事件的未来走向,这对以往的监控和预测逻辑来说,是一个全新的颠覆。

基于此,在谋划“十三五”监测事业发展思路方面,吴晓青曾公开指出,“十三五”规划要根据大气、水、土壤三大行动计划实施的需求,整合优化环境监测网络,不断强化污染源监测、环境应急与预警监测,持续推进环境遥感与地面生态环境监测,不断加强监测质量管理与信息公开。